《親子教養》梳理情緒,真實做自己
Feb 16,2023
「我是做爸爸之後才學會怎麼做爸爸的」一句知名的廣告詞,也是許多父母共同的體認;研究所主修兒童心理學的我似乎相對的幸運了些,總以為對孩子在氣質與智力上的個別差異早已了然於心,對如何瞭解孩子的情緒、規範孩子的行為,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。
《親子教養》留白,讓EQ high起來
Feb 16,2023
當學習成為負擔、生活沒有留白時,親子之間就很容易陷入因疲憊而導致的EQ低落、互動緊張。文中這位小男孩的話語某種程度反映了對才藝課程的反感,爸爸媽媽也許需要重新思考「孩子是否樂在其中、會不會過度負荷」等問題。
《親子教養》培養孩子的健全性格
Feb 16,2023
孩子的性格確實受到先天與後天因素的影響,瞭解孩子具有哪些先天特質,後天環境尤其是父母的教養又是如何影響孩子後來的性格發展,就能夠發揮父母效能,幫助孩子發展出健全的性格。
《親子教養》得不到就賴在地上大哭該如何處理?
Feb 16,2023
父母常會以金錢的價值來衡量,決定要不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。其實延宕物慾滿足的規範跟價錢無關,而是原則的問題。
《親子教養》愛孩子,以每一個當下
Feb 16,2023
阿德勒曾說:要對孩子保持一種生機盎然的興趣,需要當下的全神投入,以及不時刻惦記教養目標的放下與自在。我從媽媽身上體會的,也就是「愛孩子,以每一個當下」。
《親子教養》愛與管教
Feb 16,2023
從事親職教育多年,常碰到家長問我:「時代變得這麼多、這麼快,到底要怎麼做,才能夠把孩子教好?」人類社會在這幾十年的確面臨前所未有的劇烈變遷,但愛與管教仍然是教養子女不變的真理。#父母學堂